纪念《西岳奇童》导演靳夕

发布:追蝶   时间:2006-1-30   阅读:1068  

靳夕(1919~1997) 

        
原名曾涤萍,天津人。1937年肄业于天津市美术馆西画研究班,同年赴山西太原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晋察冀军分区二分区文艺干事、七月剧社指导员、美术队长、《晋察冀日报》美术编辑、抗敌剧社美术创作员、华北军区《战友》半月刊副主编。先后创作宣传画、招贴画、木刻、油画、漫画等一千余幅。

1949年冬,调任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副组长。1950年3月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副组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副厂长、艺委会副主任。编导和导演的木偶片有《小小英雄》、《小梅的梦》、《神笔》、《中国木偶艺术》、《火焰山》、《谁唱得最好》、《一只鞋》、《画像》、《阿凡提·神医》(与凌纾合作编剧,与刘蕙仪合作导演)、《西岳奇童》(上下集)等。编剧的木偶片剧本有《小铁柱》、《东郭先生》、《胖嫂回娘家》、《机智的山羊》、《小发明家》、《龙虾》、《兔》(与凌纾合作)、《妈妈请休息》等。其作品以题材丰富、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著称,为木偶电影的民族化,作出了可贵的努力,并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其中,《神笔》于1956年获第八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8~12岁儿童文娱片一等奖、第一届大马士革国际博览会电影节短片银质一等奖、第一届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优秀儿童片奖;1957年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第二届华沙国际儿童电影节木偶片特别优秀奖、加拿大斯特拉特福国际电影节奖状。《中国木偶艺术》于1956年获第八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奖状。《阿凡提》于1979年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0年获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美国电影艺术科学学院外国电影学术奖。发表的有关美术片论文主要有《谈木偶片的特性》、《中国木偶片的发展》、《美术电影的艺术虚构》、《充分发挥美术电影的艺术特性》等。是中国影协理事、上海影协理事、上海美协理事。

《西岳奇童》 让观众等了二十年 听说今年会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