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教育从娃娃抓起

发布:天の饺子   时间:2006-1-20   阅读:989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一句中国老话指出了“算计”在生活中的无比重要性。如果我们仅仅局限于“能挣会花”的第一步,只懂得挣钱而不会“算计”,也就是不会正确地花钱,往往最终还要感受到金钱的窘迫。“算计”一词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理财”,可见理财教育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比不可少的。那么一个人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理财呢?答案就是从小开始,从娃娃抓起!

    儿童教育专家提出:孩子越早接触钱,学会了理财,长大后也就越会赚钱,关键是家长如何教孩子花钱、理财。金钱观念和理财能力将成为21世纪孩子们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提出了“财商”的概念,财商指的就是一个人的理财能力。罗伯特本人正是实施“理财教育从娃娃抓起”的成功范例,他从小接受了“富爸爸”的理财教育,培养了财商,最终成为了一个富有的人。

    加拿大艾伯塔省的一名高中女生,17岁的莱丝莉·斯考吉就是一个高才商的“娃娃”,当今一位年轻理财高手。她发誓,到25岁一定成为百万富豪。从10岁起,她就把当保姆及派发广告赚来的钱投资于加拿大储蓄公债,不久又转而投资一家基金和证券市场。她说,赚钱的最关键之处不在于拼命干活,而在于寻找致富的点。一句体现高财商的箴言。

    还有一些理财教育的例子,如美国著名的大财阀摩根和香港的李嘉诚。摩根家族的鼻祖老摩根发财后,要求儿女为每月仅1美元的零花钱制定一个支出帐目;李嘉诚每次给孩子零花钱时,先按10%的比例扣下一部分,名曰所得税。相反,我们许多人在给孩子零花钱时比大富翁可大方得多,更为要命的是一些家长每个月到底给了孩子多少钱有时连自己都搞不清楚,“以其昏昏,使人招招”无疑是痴人说梦。相信老摩根和李嘉诚不是吝啬于区区几个铜板,他们是在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和习惯,小孩在花钱时不得不事前进行仔细盘算,做一个全盘和长久考虑。

    中国古代在儿童教育问题上一直注重“酒扫应对”的培养,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其目的也显然不在清洁工作本身。孔夫子曾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国和做一盘摊黄菜的基本道理是相通的。同样,而时会合理安排10元钱的用途,长大后也会处理好100万、1000万。

    那么,家长们如何开始对孩子进行理财观念教育呢?就象其它方面的教育一样,应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

    孩子上小学了,这时候,家长应帮助孩子掌握一些理财的最基本知识,如消费、储蓄等,并适当进行尝试。带孩子去商店时,不妨给孩子一些零花钱,鼓励他去购物付款,即使其了解金钱的实际价值,又可锻炼其胆识胆量。可与孩子一起讨论怎样用钱,亲自带孩子或者鼓励他自己正式去银行开户,把省下来的零用钱、压岁钱等存入专门的帐户,还要将银行储蓄的方法、种类、利率、计算利息等知识逐渐地教授给孩子。同时,让孩子自己对他的帐户存款负责,孩子会喜欢他的帐户上的钱越来越多,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可规定他每次花钱时使用量不准超过帐户的30%,培养他的精打细算。另外,不要过分控制孩子的支出,只知储蓄不懂支出只能使孩子了解理财的一个方面,要让他学会合理消费。

    孩子长大了些,成了中学生,家长可帮助孩子进一步尝试买一些保险、证券、甚至股票,让他体验一下做受险人、做债权人、做股东的滋味,使其对投资与报酬之间的关系产生感性认识。培养孩子良好的消费习惯,懂得进行价格比较购物消费;在家长有关金钱、财务问题的一些讨论中,不妨让孩子适当加入进来,不仅要使孩子懂得家庭收入的有限性,生活中的一切需求都要用金钱来换取,有时在开销上必须做出取舍的道理;更要使孩子们懂得只要通过自身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就可以合理合法赚钱的道理,以预防、杜绝一些孩子从小自家里私下拿钱,在外随意借钱、长大后甚至产生“金钱犯罪”的问题。

    总之,“理财教育”从娃娃抓起,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者,而是让孩子在接受理财教育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金钱、运用金钱,学会价值判断和提高道德尺度,树立自尊、自立和责任感,促进其个性能力的良好发展,从而为其长大后独立理财和开拓一番事业打下较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