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费为何没有“储备肉”来平抑?
发布:追蝶
时间:2007-5-27
阅读:652
来源:星辰在线 刘永涛
中国的许多事情,似乎不说倒好,一说就有了莫名其妙的暧昧味道。比如,中国高校学费,大家都知道,像房价一样一路高企,就是不见降下来。相关职能部门心安理得,普通的小老百姓贷款也要读,不读书,怎么改变命运跳出“农门”?但突然新闻里说,一个时期内,大学学费不再涨,看看你什么滋味?——
教育部部长助理杨周复在5月21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今后5年各类学校学费、住宿费标准不得高于2006年秋季水平。违者将受处罚。(据《长沙晚报》5月22日)
2006年,中国高校学费是个什么水平?看起来似乎模糊,但只要稍微算一下,便会有个明白帐:一年高过一年,许多高校的艺术、金融等专业,学费早已经过万元,一般的专业也在7000元左右。据统计,10年间我国大学学费从每年几百元一路飚升至每年5000元—8000元不等,学费猛涨约20倍,而1994年到2004年10年间,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4倍。一个大学生本科4年,相当于城镇居民4.2年纯收入,普通农民家庭13.6年的纯收入。就连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也说:“中国大学的学费是有点高!我和我夫人两个人的工资加在一起,也只供得起一个孩子上大学。”
教育成为众多家庭头上的一座大山,是个不争的事实。如此学费,对城市普通家庭而言,是重负,对农村地区广大贫困人群来说,更是不可承受之重。“一人上学,全家受穷”、“高中生拖累全家,大学生拖垮全家”,这些现象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时至今天,这种疼痛并没有改变,甚至还在加剧。
大学教育固然不再是义务教育,但它的特殊使命决定了其应有的功能:提高公民素质和质量,培养社会进步所必需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而当教育日益产业化,甚至沦为利益集团,不但背离了教育的基本功能,还可能演变成人道主义灾难——包括教育部在内的相关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高校高昂学费设置的门槛,已经阻碍了贫困家庭,甚至是普通家庭出身孩子的求学之路。昂贵的学费不仅让这些家庭负债累累、穷困潦倒,而且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教育投入(主要是大学学费)和毕业后的回馈与收益之间,已经失去应有的平衡。
这样的背景下,来看教育部的这个宣告,难免让人备感苦涩并产生质疑:2006年以前学费的高涨就合理了?2006的学费水平就低了?2006的学费水平公众就可以接受?能保证高校自身没有上涨学费的理由?怎么总感觉像是一种漫不经心的安抚似的。
事实上,公众真正需要的学费不是保持在“2006年秋季水平”,不是继续像悬在头上的利剑,而是适时地降下来。因为并是你不涨了,众多的贫苦孩子就上得起学,众多家庭就可以从容地卸下重负。要知道,即便当前猪肉持续涨涨价,也成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以至要动用市、省、国家三级储备肉来平抑,何况是关系千秋事业的大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