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世界出真知
发布:追蝶
时间:2007-1-18
阅读:901
来源:搜狐IT
1月16日,据国外媒体报道, 专栏作家蒂姆·哈福德称,“因为经济学家不能进行实验,所以经济学不是一门科学。请讨论该命题。”这是一道经典的考试题,但前提却是错的:因为经济学家已经实验了几十年。20世纪70年代,约翰·卡格尔(John Kagel)和雷蒙德·巴特利奥(Raymond Battalio)试验了动物的经济理性。例如,他们把乐啤露(root beer,一种草本清凉饮料,味道很好)和汤力水(tonic water,由苏打水与糖、水果提取物和奎宁调配而成,味道较苦)堆在老鼠面前,改变老鼠喝到其中任一饮料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来看它们如何应对代价的变化。事实证明,老鼠绝对是理性的消费者,甚至还能做预算,而大多数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可能都做不到这样。
对此,弗农·史密斯(Vernon Smith)没有被吓住,他决定在学生身上做实验,给他们一些虚拟的大宗商品,然后寻找相关迹象,表明学生们能进行交易,且交易价格逐渐向理论预测的市场价格靠近。他与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共同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Nobel)经济学奖;后者通过实验,表明了我们偏离微观经济理论原理的各种方式。
这类研究属于“小本生意”(涉及咖啡杯、巧克力之类的东西),而且是在特定的人造环境下进行的。也许人们在实验室外会有不同的行为。因此,约翰·李斯特(John List)等经济学家最近尝试在更自然的环境里进行实验。李斯特不只一次地发现,“野外”行为看起来更接近经济理论的预测。
经济学家彼得·里亚赫(Peter Riach)和朱迪思·里奇(Judith Rich)通过随机实验,来研究社会上是否存在歧视。他们寄出大量虚拟的求职申请,每份申请随机配上一个男性名字或女性名字。要看是否存在种族歧视,则随机使用“白人”名字或越南人的名字。由于这些申请的资质都差不多,名字也是随机分配的,如果雇主对这些名字的反应不同,那么,几乎可以肯定其中存在歧视。
你也许会奇怪,为什么有人认为不可能进行经济学实验。当然,持怀疑态度的人也有一定的道理。要想进行事关重大的实验是很难的,而要想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实验,则更是难上加难。问问某些人是不是大男子主义,或是否会对风险进行非理性回应,或许可以试验一把;但是,要问改变货币供应会带来什么影响,可就是另外一码事了。
不过,有一小群研究者如今认为,现在有一种新的实验工具可以使用,其中包括经济学家爱德华·卡斯特罗诺瓦(Edward Castronova)。他把这种新工具称为“一架社会科学的超级对撞机”。他指的是新一代网络电脑游戏。在这些游戏中,玩家登录到一个幻想的世界,控制其中的人物进行交易、争论、打架,或在这个虚拟世界中与他人进行性行为。
这听起来有一点疯狂,但是,从很多方面来说,这都是一个比弗农·史密斯的实验室更现实的环境。玩家投入大量精力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现实中的人努力工作,以获得对自己或他人确实有价值的产品。别搞错,某些游戏在虚拟世界里支持着真实经济。
实验是容易的,因为虚拟世界并行存在。由于科技的帮助,一个热门游戏可能会在不同的服务器上有10个或20个略有不同的版本。研究者可以对虚拟世界中的货币供应或产权体系进行调整,观察其中的区别。
卡斯特罗诺瓦已经获得了资金,来建立一个能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试验的游戏世界。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他的试验会给我们带来真知灼见,但至少,这场21世纪的微观经济学实验,其破坏性会小于20世纪的那个试验设想——当初那场实验建起了横穿德国及朝鲜半岛的高墙,其中一边宣布市场为非法,看看会发生什么结果。